2025-03-03 13:01:41
提前10天9:30开始抢购
摘要:自2007年4月7日《长恨歌》第一场演出至今,已整整十年,截止10月31日,《长恨歌》累计演出2400场,有近500万人观看了这部演出。回首《长恨歌》十年磨一剑,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
10月31日,“推动《长恨歌》模式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中国实景演出首批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华清宫成功举行。这天也是华清宫实景舞剧《长恨歌》圆满完成今年最后一场演出,完美收官。
自2007年4月7日《长恨歌》第一场演出至今,已整整十年,截止10月31日,《长恨歌》累计演出2400场,有近500万人观看了这部演出。回首《长恨歌》十年磨一剑,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
2006年,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在华清宫景区打造推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集团原董事长张小可担任总策划,李捍忠担任总导演。舞剧以白居易经典叙事长诗《长恨歌》为主线,通过70分钟11幕场景,艺术再现了12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十年来,先后有数百位国家政要、文化名人、文艺明星慕名前来观赏《长恨歌》,他们看后感慨万千,即兴题词,高度赞扬这一台演出。
十年间,《长恨歌》从公演之初的年收入900万到2015年收入突破1.2亿元,每年都以“千万元”速度。截至10月31日,《长恨歌》累计演出2400场,有近500万人观看了这部演出。
十年里,《长恨歌》精益求精、持续创新,可谓“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靠的是什么?
华清宫是历代帝王行宫,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迹,特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达十年的爱情故事,主要就发生在这里,这成为舞剧《长恨歌》创作的资源基础。《长恨歌》是真山、真水、真故事、真情感的艺术化呈现,她让躺着的历史站了起来。当游客置身剧场,就是在跟历史人物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动由心而生。
尽管《长恨歌》已经被誉为陕西旅游的金边名片,但始终坚持“百年精品”的理念,不断精雕细琢。2006年初始投资仅为8000万元,转年追加投资4000万元,后每年皆有少则数百万,多则千万的资金投入,旨为用于舞剧的提升改造。据统计,近十年来,《长恨歌》已经累计投入突破2亿元。在此这个过程中,很多导游、客户反馈:“已经非常好,没必要再改了。”
但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目标是,要通过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科技的发展,适应观众求新求变的要求,使《长恨歌》成为百看不厌的美传。
观众的“口碑”是最有效的广告。《长恨歌》以一种现代时尚娱乐角度,演绎和解读厚重的历史文化,提高了舞剧作为小众艺术的观赏性和市场认可度,与观众达成了情感共鸣。并且,通过互联网的真实分享自身感受,好评率高达99%以上。如今,陕西人已将《长恨歌》作为高级待客礼遇,形成了“粉丝效应”。调研发现,“回头客”或朋友推荐率的观众占据三分之二以上。
十年磨一剑,磨的是什么?
2006年,《长恨歌》制作团队曾考察过国内一线大型实景演出,了解到初始都在经历着各种困难磨砺,感动之余也让团队由此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心理准备。《长恨歌》于西北地区首部实景演出后,同样遭到旅行社及游客的质疑,开演初年单场演出也有只卖几十张票的境遇。“艰难磨出的是信心,只要坚持品质,定可得到市场认可。”而如今,导游推荐《长恨歌》时可以拍胸脯承诺,“先观演出,若觉得值,再交钱不迟。”这就是品质带来的信心。
《长恨歌》的发展根基在于观众的支持和认可。犹记得2015年暑假的一个雨夜,《长恨歌》冒雨演出,开场仅4分钟,贵妃入场即因莲花船故障而被迫中断。可尤为感动的是,当观众从广播中听到设备需抢修,可提供退票的消息后,2500名观众,竟无一人离场,更无人喧哗。20分钟后恢复演出,全场爆发热烈掌声,工作人员却已经热泪盈眶。观众的期待无疑是对《长恨歌》最好的回馈。
《长恨歌》演出至第四年,单场演出就已座无虚席,即便双场演出,节假日也需出售站票,工作人员接到最多的“投诉”是订不到票。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曾研究过,若增开场次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落实。因为艺术不是演员机械地表演,而是需要表情、体态、舞美、音乐的完美融合,尽管观众觉察不到细微的差别,但是《长恨歌》的团队可以清晰的看到。所以定期有意识地停演,以缓解演员的疲劳,这即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演员和艺术的尊重。
《长恨歌》与大多实景演出不同,其演出场地位于年接待游客量超300万的5A级景区内,演出管理由200余职工兼职,全面保障演出接待、安检、引导、售检票等服务工作。演出之际引导员必须面向观众,通过敏锐地观察确保游客可以愉悦观看演出,并且能在15分钟内完场双场演出2500名观众有序进出场,遇突降大雨,5分钟内即可为全场发放雨衣......这一切都得益于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得益于“台上台下都是戏”的理念。
十年磨一剑,成就了什么?
成就了一支专业化的演出团队。《长恨歌》的技术人员皆为土生土长的专家。10年来,他们精准无误的操控了2000多场安全、精彩、震撼的演出。自主研发的灯效设备、亚洲最大LED软屏、水下舞台、可伸缩隐藏在地下的座椅等10多项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部分技术在国内堪称首创。
成就了一支创标的管理团队。2012年,《长恨歌实景演出服务规范》等三项标准发布为陕西省地方性标准,2014年被国标委确定为国标的制修订计划,成为中国首个实景演出的国家标准。希望演出的美仑美奂与管理的尽善尽美相辅相承,《长恨歌》才能永不落幕。
成就了一支创新的营销团队。《长恨歌》演出从未有过票务代理,“1358”营销战略和旅行社、酒店、导游等渠道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社科院、中青报、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三场高端论坛,使行业专家聚焦《长恨歌》。此外,还先后策划中国诗歌节闭幕式、汶川抗震救灾义演等活动,使社会各界认同《长恨歌》。《星光大道》、《倾国倾城》、《消失的建筑》等栏目先后走上了《长恨歌》的舞台,使全国人民了解《长恨歌》。
成就了一个让陕西骄傲的演艺品牌。2008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1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旅游演出”,“全国青年文明号”;2014年,“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示范单位”,中国旅游演出票房十强;2016年,“长恨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以长恨歌为蓝本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三项标准被发布为国家标准。
十年磨一剑,成就了一个可以推广复制的发展模式。
2016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旅游资源+文化创意+标准管理”融合发展的《长恨歌》模式进行推广。
《长恨歌》模式,深入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传统景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华清池从2008年收入不到8000万跃升为2015年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从依托单一门票经济的小景区到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中国著名旅游专家、学者魏小安曾言,《长恨歌》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值最高的景区,带动了当地宾馆酒店、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地方财政直接贡献达3亿多元。基于《长恨歌》模式的发展,2016年1月13日,陕旅集团朗德演艺有限公司成立,旅游实景演艺将走上“一带一路”,对外输出项目。今年,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可波罗》、陕西汉中《出师表》、陕西的宝鸡的《法门往事》、《西安事变》等五台演出将陆续推出。旅游演艺项目的打造将成为陕西旅游新的产业发展路径,为陕西旅游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据道略演艺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演出观众4713万人,同比增长31.2%,但全国市场上停演的剧目却达46台之多,演出场次也下降0.7%;另一组数据显示,实景类演出共59台,总票房12.35亿,平均票房仅2000万,而且有76.3%的剧目,年票房收入还低于2000万。
基于此数据,《长恨歌》的团队也在深思,实景演出如何抓住产业机遇,通过旅游、文化、演艺的联姻,打造成熟的运营模式,既是行业的命题,也是其意义所在。(伍策 冷竹)
1 Comment
James Noel
August 18, 2023Globally supply resource maximizing total linkage whereas seamless experiences resource sucking outsourcing before viral e-services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