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13:01:41
提前10天9:30开始抢购
(图为《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已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也最终以杨贵妃自缢马嵬驿悲剧收场。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近日,著名悬疑小说作家唐隐出版了《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对这首名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全新解读。
据了解,《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以下简称《长恨歌密码》)是文化悬疑小说《大唐悬疑录》系列第三部,在人物设定与故事结构上与前作《兰亭序密码》《璇玑图密码》保持一致,但本部围绕白居易写就的名篇《长恨歌》而展开。在作家唐隐看来,《长恨歌》虽然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叙事诗,但诗句背后不仅仅是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抨击,更暗藏着杨贵妃的真实去向,为此,唐隐潜心研究,终于在历史的印迹中找到蛛丝马迹,破解了大唐王朝留下的一个惊人秘密。
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找到“证据”
作家唐隐在《长恨歌》中发现的最大疑点,便是自文中李隆基请方士做法寻找杨贵妃的魂魄开始,到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的盟誓,如此宫闱秘事,时过数十载,为何能被白居易描述得如此真实?其中还包括杨贵妃将李隆基所赠金钗钿盒各留一半这样的细节,更是值得推敲。
根据史料,公元806年,时任大唐周至县(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来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往事,有感于斯,王质夫提议大家记录下当时的感悟。于是,白居易写下《长恨歌》,陈鸿写下《长恨歌传》。令人费解的是,一同前来并提议书写诗歌的王质夫,却没有留下自己的作品。提议作诗的发起人自己没有任何书写,这一点是有些奇怪的。再结合前文提到白居易对杨贵妃密事事无巨细的描写,这两个疑点的产生,便成为了唐隐探究和写作《长恨歌密码》的原点。
为探查真相,作者去日本实地考察
关于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结局,历来有多种说法,如被缢于马嵬驿、宫女代死、陈玄礼私放等,其中杨贵妃东渡日本之说曾一度引发热议。对此,唐隐告诉记者:“杨贵妃东渡日本这种说法早在11世纪就出现了。但试想,在马嵬驿面对兵士的威胁,李隆基要使出障眼法蒙蔽众人,这应该是很难的事情。不过关于杨贵妃真实去向的讨论,却激发了我的灵感”。
唐隐介绍,她曾经在日本旅居过一段时间,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出于好奇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多方位了解探索,她发现日本当地对杨贵妃其人亦有诸多传说,这些传说也为创作《长恨歌密码》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唐隐对记者说:“我对悬疑推理文学非常着迷,再加上自己对《兰亭序》、《璇玑图》、《长恨歌》等历史名篇有浓厚的兴趣,在与紫焰传媒CEO王唯径交流后,我们一致认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中国风的悬疑推理小说,将能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于是就有了《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和我的新作《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图为日本当地的“杨贵妃樱”)
据记者了解,《大唐悬疑录》系列小说自2016年初出版以来,已畅销20万册,微博话题热议超千万次,中国网、新华网、光明网、扬子晚报、燕赵都市报等数十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其系列繁体版在台湾地区推出后,累计加印达40余次,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书。新华社评价作家唐隐“作品俘获了诸多台湾读者的心,形成跨海阅读的浪潮” 。
有典可查,是文化悬疑小说创作之根
唐隐坦言,《大唐悬疑录》系列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源于历史,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也多为史书记载的真实人物。“小说中写到的武元衡遇刺案、唐宪宗强力削藩等均是有典籍可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女神探裴玄静、郎中崔淼、大诗人白居易、刺客聂隐娘等形象生动的主角,就能够让故事更加立体化地呈现给读者。”
同时,《大唐悬疑录》将传统文化全面融合进悬疑小说写作,给当下的悬疑小说阅读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潮。《兰亭序》、《璇玑图》、《长恨歌》等历史名篇先后融入到小说中,构建起一系列的推理谜局,小案、大案、命案、连环案,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最终凝聚成一个旷世杀局。如此设计故事,也符合了当下国民阅读的潮流。
据紫焰传媒CEO王唯径介绍,在小说《大唐悬疑录》中,共出现了127位人物,其中不乏大诗人白居易、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八仙”之一韩湘子、刺客聂隐娘等诸多历史人物,这也是唐隐在悬疑推理创作中的一次创新。人物越多,情节设计会越庞大,要将诸多的人物合情合理的融入在小说中,对作家而言是有挑战的,但依照目前市场销售和读者口碑来看,唐隐的作品显然赢得了认可。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唐隐目前正在创作《大唐悬疑录4:大明宫密码》,前作中暗藏的所有悬念将都在这里有了明确的答案。这些答案将让前三部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值得读者期待。
1 Comment
James Noel
August 18, 2023Globally supply resource maximizing total linkage whereas seamless experiences resource sucking outsourcing before viral e-services
Reply